田秀臣(1917-1984),河北完县人。
幼年体弱,因以习武曾学少林拳及器械长于哪吒枪、锁扣枪、五虎断魂枪。十八岁在崇外火神庙“大兴第一武术社”从著名拳师唐凤亭学形意拳,并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中和戏院等处做过表演博得好评。
一九四一年,田秀臣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王文通笔墨庄当掌柜,此处正与被誉为“太极一人”陈发科前辈的居所中州会馆斜对面。因以得识并倾慕陈发科老师雄浑沉厚,刚柔并致的陈式太极拳。更为陈发科老师纵放屈伸,擒拿跌打“挨着何处何处击”出神入化的推手功夫所折服。从而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其间同学还有雷慕尼、李经梧、孙凤秋等。为了学好陈式太极拳,他经常请陈老师到笔庄单独教习,陈式太极拳一路就学了三年,后又学了二路。陈式大杆、太极棒、大捋、推手、乱踩花,并学习了肩、背、跨打的基本功。且留有与陈发科老师推手的五张照片,并在“沈家桢、顾留馨”所著《陈式太极拳》一书中被采用。
与陈发科推手
一九四六年,在陈发科老师六十大寿时,田秀臣、李经梧、孙枫秋、宋麟阁等四人正式递贴、磕头拜在陈发科老师门下,成为陈发科少有的几位入室弟子之一。由于学习刻苦,所以其拳形酷似乃师。深为乃师所赞许并为同门所称道。并曾受陈发科老师的委托到棉花胡同代师传艺。
1953年与陈发科、胡耀贞老师及师兄弟合影 二排左一 田秀臣
一九六一年,田秀臣老师秉承师志,开始在东单花园传授陈式太极拳,他保持了陈发科老师原有的风格特点,他行拳舒展大方,气势饱满,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一气哈成。一招一式以身带手,周身相随,螺旋缠绕,意气融合,内外合一,潇洒自如。给观者以美的享受。招招式式无不刻求陈发科老师原有风貌,唯恐变改,因此从学者甚众,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陈式太极拳名家。
单鞭
一九七七年应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的邀请在该院教授陈式太极拳。从学者有阚桂香、刘玉萍、周佩芳等教练及许多干部职工。并拍摄了陈式太极拳第一部影视资料片,为保持陈式太极拳这一传统古老拳种的原有风貌留下了珍贵资料,使后辈学有所本、学有所规、学有所成。
一九八一年,日本太极拳协会三浦英夫知道委员长和副委员长中野村美、高谷宽顾问、武田幸子都先后慕名拜访他。观看他的表演与教学,还在日本八二年“太极”元旦号刊登了他的拳照。
左 海底翻花;右 白猿献果
改革开放后,常有好友、后人来京拜访求教,他总是耐心解说,一一示范。一九八三年由陈家沟著名武术家陈伯先赠送一副书法作品,书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正在太极拳之循序渐进之鞭策警句,余既愚且懒惰,深感前辈之老当益壮之行果,田秀臣师叔正挽。葵亥正月伯先书于陈家沟学校”。这副作品表明了陈伯先为人谦逊的高尚品德和对田秀臣老师的敬慕之情。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他参加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徐才等领导同志关于:必须加大力度,挖掘整理武术文化遗产的精神,给他以很大鼓舞。1983年4月,田秀臣作为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副会长的“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
为了教好陈式太极拳,1963年他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烟,他对学员不论地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对拳的领悟快与慢,他总是一视同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教会为止。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他免收学费,并接济过生活拮据的同学,因此得到了后辈学者的一致赞誉。正如一九六三年同学们赠给他的横幅中写到的“…秀臣师乃陈氏亲传,且练修并重,能调济刚柔,拳形活泼,意中潇洒,意气融合,内外如一,乃德才兼备之良师。使吾辈学者易于深造,裨益大焉…。”
由于田老师教学认真,平易近人,兄弟拳种的老师也都愿到辅导站来串门,助兴交流,有很多人带艺投师。星期天在文化宫红墙外有100多人,或交流学习心得,或切磋技艺。在当事情况下这盛况是空前的,八二年曾由人在《人民日报》撰文介绍当时的盛况。
田秀臣老师因病于一九八四年仙逝,当时朋辈学生悼念者近千人。
田秀臣老师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二十年来北京陈式太极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遍及全世界。田老师的后辈们没有停歇,他们正积极努力,认真学习,继承传统,广泛传播。使陈式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得到进一步发展。